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夕,731部队及其支队为了销毁罪证,将大部分的资料及其用品付之一炬,炸毁了研究、实验、生产细菌的主要设施设备。731部队败退后,七三一旧址又遭到了“抢厂”破坏,部分散落在民间、厂矿、企事业单位的731部队的遗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在急剧的减少。
1982年建馆初期,因当时馆里没有机动车交通工具,馆内工作人员便骑自行车到附近周边的村屯,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介绍引领到农户居民家中征集文物。后来有了机动车交通工具,才逐渐扩大了征集文物范围。有时为了一件文物需要跑好几趟,经过反复的协商才能达成协议。2004年,七三一陈列馆成立了文物征集委员会,并制定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在加大文物藏品征集力度,使文物藏品征集数量明显增多的同时,也使文物藏品征集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是:有符合本馆藏品标准的罪证征集线索时,必须及时报告馆长,严禁私下截留交易。征集文物时必须由馆长和两人以上的人在场。征集时,由领导和研究人员鉴定后考虑是否收购。收购价格等要由馆长、研究人员、文物征集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决定。凡征集到的文物必须及时交文管部人员办理接收手续。由文管部人员清点物品,完善相关手续后交财务部门核准报销。在收购文物时,必须认真填写好藏品收购单,包括编号、文物名称、质地、件数、时代、完残程度、出售人姓名和住址、收购日期和金额以及鉴定者、经手人和验收人姓名、捐献人和出售人的签字等项目。同时还要向出售者了解文物的流传经过等有关情况,做好与征集品有关的人物、文件和情节等材料的详细记录。征集人员要对征集品的逐步鉴定意见和文物价值详细记录下来。保管员要将鉴定后的藏品填写入库单,入库保管。与他馆进行藏品交换时,必须办妥报批手续。一级文物的交换,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一般藏品报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与国外交换藏品时,必须在国家文物局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和领导下进行。
七三一陈列馆的文物藏品大部分是通过收购和接受捐赠的方式获得。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文物藏品,是近年来七三一陈列馆建立文物藏品体系的一个重要渠道。2000年8月首次考古发掘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时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是用于进行细菌实验消毒、杀菌的铁质高压灭菌器; 2001年5月考古发掘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时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是用于对人体进行细菌注射实验的玻璃注射器等。两次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藏品在
七三一陈列馆自建馆以来,通过接受企事业单位及爱国人士的捐赠,社会调查征集、收购、考古发掘等方式,征集到了一批731部队及其支队非常重要的遗物。有些是保存比较完好和比较珍贵的。有些印有731部队“石井部队”标识,还有一些保留着日本制造厂家地址和商标。这些遗物大部分是战后在731部队及其支队遗迹附近的废墟里捡到的,具有很高的实证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姓名 |
文物名称 |
备注(照片) |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