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介绍

陈列馆发展


  1982年10月11日,文化部下发了1289号文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局、文管会做好保护日本侵华罪行旧址工作。以此为契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强了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旧址的保护力度。同时,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旧址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房区文物管理所便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前身。1983年8月2日,根据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2号文件,成立“哈尔滨日本细菌工厂罪证展览馆”,区原定“哈尔滨市平房区文物管理所”撤销。1985年7月26日,据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文件,将“哈尔滨日本细菌工厂罪证展览馆”更名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2003年4月9日,根据哈尔滨市平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更名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人员编制


  哈尔滨市平房区文物管理所成立之前,哈尔滨市编制委员会于1982年11月为哈尔滨市平房区文物管理所下达3名临时事业编制,以筹备文物管理所成立事宜。

  1983年7月11日,哈尔滨市平房区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成立哈尔滨日本细菌工厂罪证展览馆的通知》的文件:“根据市编委‘哈编字[1983]27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哈尔滨日本细菌工厂罪证展览馆,定事业编制7名。1985年9月,哈尔滨市编制委员会批准七三一陈列馆增加5名事业人员编制。1987年11月27日,经市编委、劳动局批准,本馆决定在社会上招收3名全民制合同制工人做讲解员工作。1987年末,全部职工人数13人,其中固定及合同制12人。

  1996年,共有编制人数12人,实有人员总数14人。其中领导干部1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9人,后勤工作人员2人。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8人,未聘职称5人。

  2006年4月24日,哈尔滨市平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哈平编字[2006]10号文件,规定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事业编制22名,其中原12名编制经费渠道为财政补助,后增10名编制经费渠道为非财政补助。科级领导职数2名,其中正科级1名,副科级1名。专业技术人员14名,管理人员4名,工勤4名。

  2011年2月22日,经平房区编委会研究,同意七三一陈列馆增加事业编制3名,从区城市管理局清扫保洁大队中划出3名事业编制,划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名,经费形式为区财政补助。6月12日,经过平房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8人进入七三一陈列馆工作。

职工队伍


  七三一陈列馆的职工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类为固定及合同制职工,另一类为临时职工。其中固定及合同制职工是本馆职工队伍的主体,从1982年平房区文物管理所成立到2011年末,本馆共有固定及合同制职工38人,期间调出9人,退休1人,去世2人。临时职工流动性比较大,八十年代因为陈列馆规模较小,临时职工聘用人数较少,主要以讲解员为主。九十年代,随着陈列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临时工逐年增加。

  2009年末,七三一陈列馆共有从业人员62人,其中在编人员18人,聘用人员44人。

  2011年末,七三一陈列馆有固定职工26人(书记单长清人事关系归平房区卫生局),其中专职书记1名,管理人员4名,专业技术人员17名,工勤人员4名。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5人,高中及大专学历共有8人。临时用工人员共有34人。

业务职能


七三一陈列馆下设办公室、文物管理部、研究陈列部、宣传教育部、项目申报部、物业管理部6个部门。其中办公室是本馆的综合职能部门,承担着上情下达、文书处理、计划制定、会议组织、内部管理、综合协调等职责;文物管理部主要负责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其他实物资料以及旧址巡查、维修、保护和管理等工作;研究部陈列部主要负责相关领域的资料搜集、调查研究、寻找线索、举办学术会议、进行馆际交流、配合各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等职责,并负责各种陈列布展工作的设计和实施;宣教部主要负责观众接待、对外交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职责;项目申报部,主要负责一些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如申报文件的起草、修改、上呈等工作;物业管理部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值班值宿、采购供暖等职责。七三一陈列馆具有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收藏陈列、调查保护、教育服务、科学研究职能。

01.收藏陈列


  七三一陈列馆成立之后,根据本馆的性质,精心筛选,广泛搜寻,通过考古发掘、社会调查征集、收购、交换与调拨和接受捐赠等方式收藏了大批与细菌实验或日本化学战相关的侵华日军的罪证,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意义的物品作为本馆的藏品,这是本馆其他业务职能的物质基础。此外,为了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和便于研究与利用,本馆对藏品做了详细的登记、编目和管理。
 

  陈列是本馆基本业务职能。它不仅是对外传递信息最富有特色的媒介,还是体现本馆性质和任务的主要方式。至2013年,基本陈列主要有两个,即“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展”和“阳光下的罪恶——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展”。陈列馆的陈列职能不仅仅在于只是将文物简单的展览出来供观众参观,而是注意陈列形式和艺术设计,还随着藏品的增加和更新不断完善基本陈列,并在此基础上举办各种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

02.调查保护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人体实验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旧址的很多具体功能和用途鲜为人知,战后很多秘密的旧址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细菌战部队旧址,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保护日军侵华罪证是其最基本的业务职能之一。
 

  早在五十年代,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央卫生部和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先后发出通知,要求保护好七三一旧址,收集日本细菌战犯罪行资料和保存平房区残留日军细菌战犯的罪证。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对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和100细菌部队的罪恶活动进行了调查,并形成报告。五十年代后期与“文化大革命”期间,日军细菌工厂的砖、钢、铁等器材不断受到周围群众的挖掘,某些旧址有随时倒塌的危险,致使日本细菌战的罪证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更好的保护侵华日军七三一旧址,1982年12月1日,成立了平房区文物管理所,并开始到齐齐哈尔、海拉尔、孙吴、安达等地对七三一部队罪行进行考察,搜集有关史料。

03.教育服务


  七三一陈列馆的另一大业务职能是服务、教育群众。作为陈列馆,与其他教育设施相比,它的教育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它大量的应用文物标本、照片、模型等实物资料,作用于观众的感官。还大量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再现七三一部队的残忍场景。除此之外,还通过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辅导教学、举办讲座和播放幻灯片、录像等方式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群众,七三一陈列馆在接待和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对观众的国别进行统计外,还对观众的身份、年龄、团种等进行了统计,根据不同的目标观众群设计不同的陈列展览,提供不同的服务设施,以实现更切实和更大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对观众的教育与服务职能。

04.科学研究


  大力开展研究工作是博物馆持续向前发展的可靠保证。七三一陈列馆在进行调查保护、收藏陈列、教育与服务活动的同时,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近年来,结合工作需要对博物馆学、收藏陈列、本馆的性质与任务和将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陈列馆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作方法与理论研究,包括藏品科学管理的研究和藏品征集、科学保护、陈列理论、陈列艺术、陈列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等。藏品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单项研究和群体的综合研究。相关学科的研究,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等。
 

  七三一部队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大本营,不仅是近现代历史上日本殖民侵略、残酷掠夺、残杀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日本七三一部队违反国际公约、违背医学道德,使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最黑暗、最丑恶的历史记录。因此,如何利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和藏品开展科学研究,为人类社会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