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征集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夕,731部队及其支队为了销毁罪证,将大部分的资料及其用品付之一炬,炸毁了研究、实验、生产细菌的主要设施设备。731部队败退后,七三一旧址又遭到了“抢厂”破坏,部分散落在民间、厂矿、企事业单位的731部队的遗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在急剧的减少。
1982年建馆初期,因当时馆里没有机动车交通工具,馆内工作人员便骑自行车到附近周边的村屯,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介绍引领到农户居民家中征集文物。后来有了机动车交通工具,才逐渐扩大了征集文物范围。有时为了一件文物需要跑好几趟,经过反复的协商才能达成协议。2004年,七三一陈列馆成立了文物征集委员会,并制定了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在加大文物藏品征集力度,使文物藏品征集数量明显增多的同时,也使文物藏品征集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文物藏品征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是:有符合本馆藏品标准的罪证征集线索时,必须及时报告馆长,严禁私下截留交易。征集文物时必须由馆长和两人以上的人在场。征集时,由领导和研究人员鉴定后考虑是否收购。收购价格等要由馆长、研究人员、文物征集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决定。凡征集到的文物必须及时交文管部人员办理接收手续。由文管部人员清点物品,完善相关手续后交财务部门核准报销。在收购文物时,必须认真填写好藏品收购单,包括编号、文物名称、质地、件数、时代、完残程度、出售人姓名和住址、收购日期和金额以及鉴定者、经手人和验收人姓名、捐献人和出售人的签字等项目。同时还要向出售者了解文物的流传经过等有关情况,做好与征集品有关的人物、文件和情节等材料的详细记录。征集人员要对征集品的逐步鉴定意见和文物价值详细记录下来。保管员要将鉴定后的藏品填写入库单,入库保管。与他馆进行藏品交换时,必须办妥报批手续。一级文物的交换,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一般藏品报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与国外交换藏品时,必须在国家文物局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和领导下进行。
2008年3月29日,七三一陈列馆免费开放以来,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成倍增加,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地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哈尔滨城市的重要名片。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明显感觉到陈列展览的内容相对落后,已经同形势的发展不成比例,突出的表现就是展示空间狭小,提供给观众展品的数量太少,内容简单。为了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丰富馆藏内容,七三一陈列馆在2009年以来秉承“和谐建馆、学术立馆、人文兴馆、科技强馆”的治馆理念,在加大文物征集力度的同时,调整了文物藏品征集的政策,使文物藏品的数量、质量都有了较大突破。征集的对象从个人收藏扩展到了厂矿、机关、街道、村屯以及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征集的范围从平房区扩大到哈尔滨市周边,扩大到黑龙江省境内原731部队林口162支队、牡丹江643支队、孙吴673支队的所在地林口、牡丹江、孙吴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原731部队海拉尔543支队所在地海拉尔等地区。征集的罪证不限于731部队遗留下来的罪证,更多的涉及到了其他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留下来的罪证,包括武器弹药、服饰装备、器具零件、书刊图证、药物试剂等,极大地改善了文物藏品的库存数量、质量和品种类别。文物类别涉及到了侵华日军细菌部队从研究、实验、制造细菌武器到发动细菌战争的全过程。
七三一陈列馆的文物藏品大部分是通过收购和接受捐赠的方式获得。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文物藏品,是近年来七三一陈列馆建立文物藏品体系的一个重要渠道。2000年8月首次考古发掘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时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是用于进行细菌实验消毒、杀菌的铁质高压灭菌器; 2001年5月考古发掘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时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是用于对人体进行细菌注射实验的玻璃注射器等。两次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藏品在2009年6月11日的文物藏品定级中,有4件被定为珍贵文物,其中有2件被定为二级文物、有2件被定为三级文物。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院的有关专家以及七三一陈列馆等多方人员对七三一旧址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地球物理勘探,并在地球物理勘探所显示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工作。本次试掘出土的文物藏品大部分是用于医学和化学实验用的玻璃质实验器具残片及少量生活用品等,总共有280件。
七三一陈列馆自建馆以来,通过接受企事业单位及爱国人士的捐赠,社会调查征集、收购、考古发掘等方式,征集到了一批731部队及其支队非常重要的遗物。有些是保存比较完好和比较珍贵的。有些印有731部队“石井部队”标识,还有一些保留着日本制造厂家地址和商标。这些遗物大部分是战后在731部队及其支队遗迹附近的废墟里捡到的,具有很高的实证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文物征集信息

姓名
文物名称
备注(照片)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
基本陈列
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是祖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可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本馆现存的各类文物充分发挥了上诉的各项功能,很好地证明了日军当时的侵华罪行。1945年日本战败,731部队也随之溃逃。在逃走之前,石井四郎把一部分特别重要的资料带回了日本,队员们将剩下的文献资料、实验工具通通销毁,并炸毁细菌工厂,屠杀“马路大”。但是由于太过匆忙,许多文件和实验工具被遗留了下来。本馆自1982年建立以来,除了遗址挖掘、征集的文物外,还有许多单位及个人的捐赠,到2012年末,根据现有档案记载本馆共接受文物捐赠金属类40种,共112件;纸木竹布类26种,共28件;玻璃陶瓷类32种,共57件。捐赠的文物有的是个人捐赠,有的是组织捐赠,这些丰富多彩的文物不仅增加了有关731部队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是以文物独有的特点,对人民群众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捐赠的文物中有细菌培养箱、煮针锅、冻伤实验用槽、酒精消毒器、防毒面具、喷油筒等,这些文物都证实了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平房进行过细菌生产实验和活体实验。我们将这些代表日军罪证的文物摆在了陈列馆里,让每一位来馆参观的观众都能铭记这段历史。由于有些档案已经残缺不全,这里所列的捐赠文物可能会有一些遗漏。主要捐赠情况如下:
文物捐赠纸木竹布类

品名
交献人姓名
拾物地点
交献时间
数量
平房地区图
韩晓
1982
1
文物捐赠玻璃陶瓷类

品名
交献人姓名
拾物地点
交献时间
数量
安瓶
区排水队
本部大楼西北
1982.9.3
3
文物捐赠金属类

品名
交献人姓名
拾物地点
交献时间
数量
引火帽盒
刘青山
细菌工厂附近
1945.8
1
版权所有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